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于丹,女,1965年6月28日出生,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员、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文化学者、电视策划人。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5年6月28日,于丹在北京出生,其父母均被下放,她便和姥姥住在一个北京四合院中。在于丹3岁时,其父亲要求她练魏碑。4岁时,父亲要求她阅读《论语》以及很多经典名著。六岁半上小学之前,她没有人沟通,只有姥姥教她背诗词、写毛笔字。这也使得她从小便对唐诗宋词产生兴趣。
教育经历
1980年,于丹进入北京四中学习,使得其性格有很大改变。1982年9月,考入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在大学中,她学习成绩较好,担任过学生会的主席、研究生协会的主席等职务。1986年6月,从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在报考研究生时,于丹选择的是研究唐诗宋词,遭到父亲的反对,他认为如果于丹以唐诗宋词为研究对象,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研究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于是于丹只好听从父亲建议,选择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硕士。而后于丹逐渐为自己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而庆幸。1989年,于丹研究生毕业。1998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攻读博士,并于2006年1月毕业。
工作初期
1989年,于丹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近郊艺术研究院下属一家印刷厂工作。在业余期间,她与两个硕士生一起校对了一本医古文,还与同学们一起编著了书籍《东方闲情》,于丹负责编著《红曲书上》,主要论述昆曲;同年8月,于丹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总编辑。
影视工作
于丹自1998年便开始从事影视创作及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97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自1990年后,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中国报道》《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1999年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社会经纬》《今日说法》《精品赏析》《电视你我他》《新闻调查》《对话》《艺术人生》等电视栏目策划;担任《城市之间》栏目策划、导演;担任光线传播中心《中国娱乐报道》栏目总策划。除此之外,她还曾担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春节晚会《红红火火迎新年》策划人撰稿人、2003年北京市迎战非典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
2006年,于丹在《百家讲坛》栏目讲授《论语》,向大众分享论语心得。2007年初,于丹在《百家讲坛》栏目讲授庄子,随后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首印达100万册;同年10月,于丹登上央视讲解昆曲。随后,于丹接受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邀请,成为“汉字先生”,这也是她在综艺节目中的首秀。2012年春节期间,参加中央电视台《文化讲坛 · 丹韵词音》节目,讲解唐诗宋词元曲,涉及李煜李清照柳永汤显祖等文学大家;同年,担任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特约评论员。
教学工作
自1995年,于丹便开始从事高校影视教学与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执教本科生课程《影视学概论》《中国古典文学》和研究生课程《电视理论思潮》等,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研究生班固定授课。她还作为骨干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参与创办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数字”实验室,参与策划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方案”等多项教育教学工作。1995年10月至2002年8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专业系主任。2003年4月,推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澳洲学府南澳大学的联合办学,并主持开设省市电视台·电视频道总监高级研修班并授课。
2007年10月,于丹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2012年7月,担任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2013年5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2018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同年,卸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于丹的姥姥是旗人,大家闺秀,曾就读于张之洞建立的女子师范学校,学养很深。于丹3岁时,姥姥便用卡片教她识字、背诗词。
于丹的父亲是于廉,毕业于无锡国专,与范敬宜是同学。其父亲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被誉为“国学大家”。
兴趣爱好
受父亲的影响,于丹对唐诗宋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诗人李商隐当作自己的偶像。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于丹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12个电视频道中的近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并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音乐频道筹建、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西部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和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她曾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2002年至2004年期间,于丹以首席研究员的身份主持《电视频道包装研究》《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等中央电视台研究处科研项目,并主持编著《2004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手册》。她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国影视民族化理论研究》和国家级青年科研课题《电视栏目化研究》。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南方电视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美关于电视理论、新闻与传播、传媒产业等领域论文10余万字,引起影视与传媒学界的重视。除此之外,她还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工作。
于丹先后为辽宁河北浙江安徽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东北京等20余家省级电视台和大连青岛沈阳长沙武汉等20余家市级电视台做业务培训,授课获得好评。她还在转型时期中国电视运营理念、省级上星台生存策略、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城市形象整体策划、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理论研究。
自2001年起,于丹便开始研究城市品牌资源整合及城市形象战略,先后为重庆珠海桂林沈阳丽江、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提供完备的城市整体品牌规划及城市形象战略方案,并在重庆丽江、沈阳市委多次授课,专题讲授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传播传统文化,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影响。先后在中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法国巴西等地进行百余场传统文化讲座,掀起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于丹编著的《于丹〈论语〉心得》等著作累计销量达600余万册,并翻译成日文英文韩文等30种文字在世界发行。
人才培养
于丹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执教本科生课程《影视学概论》《中国古典文学》和研究生课程《电视理论思潮》等,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研究生班固定授课。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主要作品
综艺节目
参演纪录片
社会活动
国内活动
国际活动
公益活动
于丹先后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社教频道、法制频道等拍摄多条公益宣传片,多次出席国际公益慈善论坛,并获得“国际慈善名人大奖”。并前往山东临沂、四川宜宾参与乡村公益活动,看望慰问留守儿童。
于丹参加四川公益“名人大讲堂”,为观众讲解李白的作品和风骨,全网共计110万人在线实时观看。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社会需要更多于丹教授这样的学者,让经典走出象牙塔,以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惠泽社会和人民。(汤一介 评)
儒道经典关注生命价值,重视“心”就是重视生命的体现,“心”就是精神生命、思想生命,于丹教授的讲读重视对“心”的阐发,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她是在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陈鼓应 评)
于丹的古典今读,可以说是完成了众多国学家的一个心愿,即让经典走近时代,贴切人心,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化、启发民智的作用——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李泽厚 评)
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易中天 评)
负面评价
于丹讲的《论语》,用的一些基本概念,都说明她不懂《论语》,她连传统的分章也没有搞清,把两个不同时期的章节混作一章,没有常识。(历史学家朱维铮 评)
于丹之所以能暴得大名,一方面来自于她以媒体中人的敏感捕捉到了当时受众的普遍心理需要,并以煽情蛊惑的演讲加以迎合(“心灵鸡汤”),另一方面是,她由中国受众最广的电视媒体捧出。我以为,以“国学”行市,于丹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恐都有难以弥补的局限。她声称自己四岁读《论语》,但对《论语》的解说错误百出,而讲《庄子》更是臆断妄议,基本文理不通。实在讲,于丹讲国学,犹如没有根底的票友在“曲苑杂坛”里充大师。(清华教授肖鹰 评)
于丹是人造的所谓大师,被人轰下台是早晚的事。课讲得好不等于学问高深,于丹充其量就是个老师,站在讲台讲课就行了,何苦到处扮大师状。(作家红荷 评 )
关键不在于丹当时说了什么或曾经说过什么,而是她一向的言行,过度透支了公众对她的兴趣——时时说、到处说、什么都说。她的遭遇也提醒所有正在兴头上的公众人物:即使你回回口吐莲花,大伙也有听烦的时候。何况说得太多,‘心灵鸡汤’不断加水,既没有营养,也容易反胃。(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 评)
人物争议
学术争议
有网友指出,于丹在《〈庄子〉心得》第6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词语来形容舞蹈《千手观音》是错误的表达方式,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建筑之美。随后,许多网友跟帖指出于丹念错字,如把“狡黠”的“黠”读成了“jie”、把“扪心自问”中的“扪”字声调读成了第四声、把“秽”读成“sui”等问题。针对此问题于丹表示,查实后如果确实错了会接受批评。
2007年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在天涯网上发布“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文中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还呼吁不要再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并要求《百家讲坛》节目应立刻让于丹下课,并向观众道歉。除此之外,帖子上还有中山大学博士生刘根勤清华大学博士生王晓峰、暨南大学博士生周韬、中山大学副教授朱崇科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杨旸等人的签名,称“要将于丹抵制到底”。随后不久,以徐晋如为代表的“十博士”推出专门针对《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中重大错误的新书《解“毒”于丹—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与庄子》。
签售会风波
2007年3月3日,于丹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于丹〈庄子〉心得》签售会。在会上,一名身穿写着“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白T恤的男子突然出现,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只回答两个字“批判”。
“女孔子”称号
2007年5月,于丹应邀首次到访日本,日本民众喊出“欢迎女孔子的到来”等语句。针对此现象,《日本新华侨报》发文提出质疑,认为或许确实有日本人称于丹为“女孔子”,但这种只是社交礼节,日本是否能接受于丹的解读还是未知,所以没有必要大吹特吹。
回应伦敦街头传言
2009年5月5日,一位英国在读的女博士在网络上发布一篇名为《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的帖子,帖子用中英文详细记录了于丹“不断换房耍大牌”、“呵斥助理”、“辱骂翻译”等行为,引起网友讨论。针对此事,于丹表示自己确实换了房间,但是是因为房间在电梯隔壁,而“呵斥助理”一事是子虚乌有。
与孔健出版书籍争议
2010年,孔子七十五代孙孔健出版《于丹的天空》一书,在书中夸赞于丹。随后于丹表示该书刊登了大量未经她授权的演讲内容。于是于丹委托律师给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发出律师函,称孔健的《论语力》《于丹的天空》《左手孔子右手庄子》《新论语》四部书籍侵犯了于丹的民事权利,要求新华书店将书籍下架。孔健针对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此举没有法律依据。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争议
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公布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于丹在名单之中,有部分网友表示于丹没有资格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针对此事中国作家协会新闻发言人陈崎嵘表示,于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提名推荐加入的,其作品不容易分类,所以放在其他类目中。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翔表示,中国作家协会大多数为业余作家,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作家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于丹以文学教授的身份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估计也可行。
被观众轰下台
2012年11月17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一场昆曲名家的演出上,于丹作为主办方邀请的嘉宾在谢幕后上台致辞,结果却被观众轰下台。于丹表示,是主办方一再邀请才上台,只想向老艺术家表示致敬。
微博引伪“光绪讲话”
2015年9月4日,于丹发布微博,在微博中引用清朝光绪皇帝在京师大学堂的“开学讲话”,以此勉励新生。随后有网友指出,这篇“光绪讲话”是假的,来源于一部网络小说。随后不久,于丹删除此条微博。
参考资料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阵容官宣#.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24-05-03
于丹.1905电影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0:4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